在第41个教师节前夕,教育部于9月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,分享了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进展。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洪军表示,教师待遇的显著提升,让更多高素质人才愿意投身教育事业。
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透露,过去一年,教师待遇保障得到巩固和提升,不仅工资收入得到保障,还首次在国家层面出台了围绕医疗、交通、消费、旅游等方面的尊师惠师政策。
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马宏兵在发布会上介绍,“十四五”时期,各级财政部门将持续加大教育投入,优化支出结构,保障教师待遇,推动教师队伍壮大。同时,将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,健全差异化补助激励机制。
厦门市实施“同城同薪同编”,确保边远山区农村、偏远海岛老师和岛内主城区的老师享有同等薪酬和住房保障。此外,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与公务员工资收入联动机制,确保“不低于”政策得到落实。
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实验中学教师费祯红分享了自己的经历,从早出晚归的通勤时代到周转宿舍的便捷,教师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教育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措施,从医疗健康、文化提升、生活服务、住房保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尊师惠师举措。今年8月,第二期尊师惠师公益行动启动,服务范围更加广泛,基本覆盖了教师工作与生活的主要场景。
贵州省一名小学教师表示,今年“中国教师”小程序上的惠师优惠更多了,不仅有新华书店等折扣券,还有指定电影院的教师专属礼品。电子教师工作证则成为教师自豪的身份标签,为今后办事服务提供了便利。
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启动实施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,部署了“十五五”时期完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、提升教师教育能力的工作。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人力资源开发处处长翟建民介绍,“十五五”时期,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运用3类资金渠道,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。
马宏兵介绍,“十四五”时期,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超过110亿元,支持实施“国培计划”等示范性国家级培训项目,累计培训校长和骨干教师超过500万人次。
俞伟跃表示,过去一年,我们统筹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,建立县域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监测与预警平台,精准研判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下教师供需衔接。
厦门市建立了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师资供给机制,实施跨层次、跨行业、跨部门、跨区域的机构编制调整制度,保障师资足额均衡配置。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刘善槐建议,应对学龄人口的动态变化,应建立跨区域、跨学段、跨学科的动态调配机制,实现教师在不同区域、学段、学科间及时合理流动,提高师资的使用效率。
马宏兵介绍,“十四五”时期,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近450亿元,专项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持续培养和供给更多的高素质教师。例如,中央财政累计安排42亿元,支持实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,每年为中西部地区培养8000多名中小学教师。